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211985强基双一流 教育部

所在地:山东-济南市 院校性质:公办

学校隶属:教育部 章程:大学招生章程

办学类型:大学 排名:全国20 综合14

院校特色:211985强基双一流

院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招生网址:http://www.sdu.edu.cn

学校介绍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和为国家、区域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9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学校基本完成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在最近武汉大学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上,山东大学列第七位,该中心评价山东大学是近两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大学。在2013年2月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网络计量学实验室公布最新版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排名(Webometrics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简称"WRWU")中,山东大学位列世界第90,在入围前一百强的大陆高校中排名第3。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88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437人,研究生16034人,留学生1737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116人,博士生导师830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Grünberg教授加盟山东大学,受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35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2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2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22人,“青年千人计划”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33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7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还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山东大学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上世纪末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专业名称 学科评估 重点学科 卓越 双一流 国家特色
朝鲜语 国特
通信工程 国特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国特
信息安全 国特
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 国特
临床医学 B+ 国特
历史学 国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国特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特
生物技术 国特
药学 A- 国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国特
工商管理 A- 国特
英语 国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卓越工程师 国特
金融工程 国特
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国特
法学 B+ 国特
护理学 B+ 国特
生态学 B- 国特
土木工程 B+ 国特
财政学 国特
口腔医学 B 国特
热能与动力工程 国特
环境工程 国特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国重 卓越工程师
电气工程 B+ 卓越工程师
电子科学与技术 B-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B
光学工程 B-
化学工程与技术 C+
环境科学与工程 B+
机械工程 B+ 卓越工程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控制科学与工程 A- 卓越工程师
力学 C
软件工程 B+
生物医学工程 C+
水利工程 C-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公共管理 B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生物学 B+
物理学 B+
系统学 B+
考古学 B+
理论经济学 B+
马克思主义理论 A
社会学 B-
世界史 C+
外国语言文学 A-
新闻传播学 B-
应用经济学 A-
哲学 B+
政治学 B+
中国史 B+
中国语言文学 A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B
基础医学 B+
材料工程 卓越工程师
控制工程 卓越工程师
产业经济学 国重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重
中国古典文献学 国重
中国古代史 国重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国重
凝聚态物理 国重
物理化学 国重
微生物学 国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国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国重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国重
内科学(心血管病) 国重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国重
药物化学 国重
妇产科学 国重
数学 A+ 国重
化学 B+
温馨提示:

本系统提供的专业查询,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分类。因各高校近年来实行学科交叉、大类招生,部分专业未能包含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内,使用系统进行专业查询时可能未显示,请考生参考具体院校的专业录取信息。

暂时没有该院校的特色专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