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学校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校建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100余人。
学校目前拥有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和教育机构。
学校出版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医脑病杂志》等学术刊物。
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专业名称 | 学科评估 | 重点学科 | 卓越 | 双一流 | 国家特色 |
---|---|---|---|---|---|
中医学 | B+ | 卓越医生中医 | 国特 | ||
针灸推拿学 | 国重 | 国特 | |||
护理学 | C+ | ||||
药学 | C+ | ||||
中西医结合 | B+ | ||||
中医内科学 | 国重 | ||||
中药学 | A- | 是 | 国特 |
温馨提示:
本系统提供的专业查询,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分类。因各高校近年来实行学科交叉、大类招生,部分专业未能包含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内,使用系统进行专业查询时可能未显示,请考生参考具体院校的专业录取信息。
暂时没有该院校的特色专业数据。
类别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学位 |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基础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医史文献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方剂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诊断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内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外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妇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儿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五官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针灸推拿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药学 | 生药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药学 | 药物分析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药学 | 药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学 | 学术型硕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基础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医史文献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方剂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诊断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内科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外科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妇科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中医儿科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医学 | 针灸推拿学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学术型博士 |
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学 | 学术型博士 |
很抱歉!未能查询到相关数据,请更改查询条件后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