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211985强基双一流 教育部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院校性质:公办

学校隶属:教育部 章程:大学招生章程

办学类型:大学 排名:全国8 综合7

院校特色:211985强基双一流

院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招生网址:http://www.nju.edu.cn/

学校介绍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共同支持南京大学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设26个学院、75个系,各类学生总计近50000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7个,博士后流动站2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4人,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7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6人,海外和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62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南京大学确立了“吸引一流生源、给予一流培养、造就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坚持“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方针,大力推进“基础性人才和高科技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接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接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全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正在为把南京大学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名称 学科评估 重点学科 卓越 双一流 国家特色
经济学 国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国特
新闻学 国特
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 国特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特
汉语言文学 国特
英语 国特
历史学 国特
生物科学 国特
法语 国特
临床医学 国特
行政管理 国特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特
环境科学 国重 国特
城乡规划学 B+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B
电子科学与技术 A-
光学工程 B
建筑学 B 卓越工程师
控制科学与工程 C
软件工程 A 卓越工程师
生物医学工程 C+
水利工程 B-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工商管理 A
公共管理 B+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地理学 A-
海洋科学 C+
生态学 A-
数学 A- 国重
系统学 B-
法学 A-
考古学 B+
理论经济学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社会学 A 国重
世界史 B+ 国重
新闻传播学 B+
应用经济学 B+
政治学 B+
中国史 A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卓越工程师
地质工程 卓越工程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国重
政治经济学 国重
世界经济 国重
经济法学 国重
英语语言文学 国重
中国近现代史 国重
自然地理学 国重
气象学 国重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国重
材料物理与化学 国重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国重
水文学及水资源 国重
环境工程 国重
企业管理 国重
情报学 国重
外科学(普外) 国重
地质学 A+ 国重 国特
哲学 A 国特
物理学 A 国重 国特
大气科学 B 国特
化学 A- 国重 国特
天文学 A+ 国重 国特
中国语言文学 A 国重
外国语言文学 A
生物学 A 国重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 国重
化学工程与技术
矿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A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A+
温馨提示:

本系统提供的专业查询,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分类。因各高校近年来实行学科交叉、大类招生,部分专业未能包含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内,使用系统进行专业查询时可能未显示,请考生参考具体院校的专业录取信息。

暂时没有该院校的特色专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