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11985强基双一流 教育部

所在地:上海市 院校性质:公办

学校隶属:教育部 章程:大学招生章程

办学类型:大学 排名:全国6 综合5

院校特色:211985强基双一流

院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招生网址:http://www.sjtu.edu.cn/

学校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19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蔡锷、王安、陈敏章、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现有21个学院/直属系(另有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95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173人,博士研究生4629人;有专任教师2978名,其中教授72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3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49个国家重点学科点,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863”高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2005年申请发明专利1049项,发表国际国内论文1338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69篇,EI收录论文2951篇;2006年科研经费达11.84亿元。2004~2006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9项。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36个二级类;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和电工电子等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生命科学和集成电路等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3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78门;2001年和2005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97项。2003~2006年,共有544人次的本科生获得国际级各类奖励48项、国家级各类奖励165项。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专业名称 学科评估 重点学科 卓越 双一流 国家特色
信息安全 卓越工程师 国特
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 国特
微电子学 国特
信息工程 卓越工程师 国特
生物技术 国特
工业工程 卓越工程师 国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国特
医学检验 国特
生物医学工程 A 国重 卓越工程师 国特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国特
热能与动力工程 卓越工程师 国特
工程力学 国特
护理学 B+ 国特
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国特
生物工程 卓越工程师 国特
电子科学与技术 A- 国特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特
法学 A- 国特
环境科学与工程 A- 卓越工程师 国特
食品科学与工程 B- 国特
植物生物技术 国特
核工程与核技术 卓越工程师 国特
集成电路工程
控制工程
电气工程 B+ 卓越工程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A 国重
风景园林学 B-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C+
核科学与技术 B
建筑学 C+
交通运输工程 C+
力学 B+ 国重
软件工程 A- 卓越工程师
仪器科学与技术 A-
工商管理 A+
公共管理 A-
管理科学与工程 A 国重
科学技术史 B+
生态学 B+
天文学 C+
物理学 A
系统学 B
畜牧学 C-
园艺学 B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外国语言文学 A
新闻传播学 A-
政治学 C+
中国史 C
中国语言文学 B-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B-
中西医结合 C+
设计学 B+
材料工程 卓越工程师
动力工程 卓越工程师
电子与通信工程 卓越工程师
建筑与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卓越工程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
植物科学与技术 卓越农林人员
园林 卓越农林人员
动物科学 卓越农林人员
应用数学 国重
凝聚态物理 国重
光学 国重
遗传学 国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国重
精密仪器及机械 国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国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国重
通信与信息系统 国重
信号与信息处理 国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国重
内科学 国重
儿科学 国重
神经病学 国重
口腔临床医学 国重
口腔基础医学 国重
企业管理 国重
外科学(骨外,整形) 国重
口腔医学 B+ 国特
临床医学 A+ 国特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国重 卓越工程师 国特
土木工程 B+ 卓越工程师 国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 国重 国特
材料科学与工程 A 国重 卓越工程师 国特
数学 A
化学 A-
生物学 A+
机械工程 A+ 国重 卓越工程师
信息与通信工程 A
控制科学与工程 A 国重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基础医学 A-
药学 A-
电子电气工程
商业与管理
温馨提示:

本系统提供的专业查询,按照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分类。因各高校近年来实行学科交叉、大类招生,部分专业未能包含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内,使用系统进行专业查询时可能未显示,请考生参考具体院校的专业录取信息。

暂时没有该院校的特色专业数据。